这是高丽时代在自然的岩石上开凿出来的摩崖佛像,头部是另外雕刻后安放上去的。
因为直到朝鲜王朝中期为止还存在着叫做燕子楼的殿阁建筑物,所以佛像整体保存完好。
呈人字形伸展的眼睛,厚厚的嘴唇,淡淡的微笑。这种表情带来了极强的乡土气息,
使高丽时代的佛像风格活生生地呈现在我们面前。 从很久以前开始,安东地方就把他叫做燕子院弥勒。
现在被指定为第115号宝物。 |
|
|
|
|
佛像周边的景观和庆州神仙庵的摩崖佛很相似,头部另外雕刻后安置在佛身上的技法和坡州龙尾里佛像
的技法是相同的。
在高9.95米,宽7.2米的岩壁上雕刻出佛像的胴体,然后把另外雕刻的头部安置在上边。
与坡州龙尾里佛像相比,规模虽然小了一些,但是技法却略胜一筹。佛像通高12.38米。 |
|
|
|
头像的前部虽然雕刻出了完整的形态,但是后部依然保持着自然的状态。
佛顶和阳刻的白毫,狭长的人字形眼睛,丰满而高耸的鼻子,又大又长的耳朵,柔软的嘴唇外形。
这些部分完美地结合在一起,造就了一张慈悲为怀的面孔。 佛像的颈部稍短,
头部和身体的连接处有三道十分明显,雕刻着像项链一样的连珠纹。
|
|
|
|
法衣的样式是能够包住两肩的通肩衣,通过阴刻衣纹,我们可以轻松地分辨出胸部的代扣和衣角的褶皱。
佛像的左手抬到了胸部,拇指和中指相捻;右手下垂,拇指与中指相捻。
从这个姿势我们可以判断出这尊佛像是中品下生印的阿弥陀如来。
在有着阴刻的衣纹的佛像胴体上可以看到几尊小的摩崖佛像,一般认为是在石佛开凿之前就已经雕刻完成的,
因为磨损严重,所以几乎难以识别。台座是由粗大的单瓣莲花纹构成的。
通过佛像胴体南侧肩膀上部和前面岩石上的石槽,以及北侧肩膀上的础石推测,
原来应该存在为了保护佛像而建造的佛龛。指称这个佛龛的文字‘燕子楼’
用阴刻的手法刻在了佛像正面的北端和胴体南侧的岩壁上。
但是由于长期的风化作用,现在几乎难以识别。
|